【24節氣養生】立秋節氣:入秋當心乾燥過敏,保養呼吸的好時機

立秋節氣意味著秋天已經慢慢到來,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,是由夏季轉入秋季的第一個節氣,天氣逐漸由熱轉涼,要多注意溫度與濕度上的變化。一般人以為,立秋是天氣要轉涼的開始,其實立秋時,不但炎夏熱度不減,接下來「秋老虎」的威力更不容小覷。

 

秋燥到來該注意什麼?

初秋天氣仍會有夏至的高溫,天晴少雨、氣候乾燥。由於空氣中水分減少,很多與乾燥有關的疾病會在此時節發生,從中醫角度來講就是「秋燥」。此季節容易引發皮膚、呼吸道過敏、腸道不適等疾病,若太過乾燥,就易出現眼睛、皮膚乾裂、鼻乾、咳嗽、氣喘等症狀,也會有大便過乾等問題。

 

如何預防秋燥不適?

1. 預防皮膚乾燥:入秋天氣乾燥,皮膚油脂分泌減少,保存在皮膚內的水分相對較少,即會出現秋季乾癢症狀。此時應要多補充水分,洗澡少用溫度過高的熱水。在飲食方面,可補充潤燥養陰食物如白木耳、百合等來滋潤皮膚。

 

2. 保護呼吸道:秋天注重在養肺,此時節是慢性氣管炎的高發期,容易感冒、乾咳、口鼻乾燥的人,日夜溫差大穿著需注意保暖,平時可多吃白色的食物,如梨子、蘿蔔、百合、木耳、蓮藕、蘆薈、蜂蜜等,可補氣、滋陰補潤。

 

3. 減少腸胃負擔:秋天氣候轉涼,食慾也跟著旺盛,過度的進食會對腸胃造成負擔,容易產生便秘等不適情形,飲食應注意定時定量,增加攝取富含膳食纖維及大量水分的食物,如桑椹、香蕉、柚子、蘋果、火龍果、芹菜等,刺激腸胃蠕動。

 

立秋食補這樣吃

立秋食補重點在於「潤」,應以潤燥、滋陰、養肺益氣、吃富含膠質的食物為最佳。常見富含膠質的食物,包括秋葵、山藥、海帶,以及銀耳、木耳等各種菇類,都是便宜又好吃食材。

 

 

秋天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,如白花椰菜、白蘿蔔、菇類、白木耳、甘蔗、水梨、薏仁、茭白筍、冬瓜、竹筍、山藥、蓮子等,來滋養肺部,預防、緩解秋燥肺部的不適,有助於滋潤。

 

中醫認為「蜂蜜水」、「桑菊茶」是首推滋陰潤肺的飲品。

蜂蜜水做法:常溫水加適量蜂蜜攪拌均勻,幫助潤肺止咳、預防便秘。

桑菊茶做法:將菊花和桑葉1:1加入水中煮沸,取出渣渣飲用,能清肺潤喉,清肝明目。

秋季應避免吃過量燒烤、油膩、辛辣食物,容易上火加重燥氣,影響身體健康。

 

只要把握立秋養生3原則,從平時日常生活調養起,就不怕秋燥來找麻煩。

1. 早睡早起:保持正常的作息,勿熬夜,有足夠的睡眠。

2. 適當運動:如散步、健走登山等,適度的運動保持健康。

3. 補充水分:多吃富含膠質、水分的食物,有助預防秋燥。

 

順時養生 未病先防

人體是一個小宇宙,在五臟間相互滋生與制約,透過四季與節氣的不同來調整飲食起居,維持身心處於平衡的狀態,不僅能預防疾病更穩固良好的健康根基,讓每一天都充滿活力朝氣,用健康來定義生活的美好!

本文僅提供參考,若有疾病發生,應請合格醫師診治,或與醫師討論聽取醫師指示使用。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