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歲以上保健食品推薦一次看!補對9種營養素,維持熟齡健康關鍵
60歲以上保健食品推薦該怎麼選?隨著年齡增長,身體代謝與吸收能力會逐漸下降,適時補充營養不僅有助於保持行動力,也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!本篇文章將帶您了解銀髮族該補充哪些營養,以及如何挑選適合的保健食品,讓您為自己或家人做出更好的選擇。
60歲以上保健食品推薦:熟齡族不可忽視的9種營養!
邁入中老年後身體吸收效率逐漸下降,若未適當補充營養,可能會影響日常活動力,也容易出現骨骼、消化與代謝等問題。以下整理9種熟齡族常見且不可忽視的營養補給方向,作為日常保養參考:
重要營養#1 蛋白質
許多銀髮族因擔心造成身體負擔而刻意減少肉類攝取,但其實蛋白質是維持肌肉、骨骼與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關鍵。建議可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,如小麥胚芽、黑芝麻、黃豆製品與乳製品等,同時搭配規律運動與適度日曬,維持身體活力。
重要營養#2 鈣質
鈣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健康,是熟齡族不可或缺的礦物質之一。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,65歲以上族群每日應攝取約1000毫克鈣質,可透過牛奶、起司、豆腐、芥藍等食物補充;如飲食攝取不足,亦可搭配含鈣保健品額外補充。
重要營養#3 維生素D
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吸收,並協助骨骼與牙齒正常發育。熟齡族因長時間待在室內,容易缺乏維生素D,建議可適度曬太陽,並透過蛋黃、黑木耳、菇類或藻類等食物來補充。
重要營養#4 石松生物鹼
石松生物鹼是來自天然植物的含氮化合物,最常見的來源之一為中草藥「伸筋草」,在傳統用法中常被用於緩解行動不適。這類天然物質在自然界中相當稀有,也因此成為科學界關注的焦點,目前更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植物成分之一!
重要營養#5 硫化物
硫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,廣泛分布於身體各個部位。日常飲食中,硫多以「有機硫化物」的形式存在,常見於十字花科蔬菜如芥藍、花椰菜、羽衣甘藍,以及蔥科植物如洋蔥、大蒜等。適量攝取富含硫的蔬菜,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營養,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與代謝運作。
重要營養#6 益生菌
年紀漸長後,身體代謝與生活習慣的改變,可能影響整體健康狀況。除了平時注意飲食與作息外,銀髮族也可補充益生菌為腸道注入好菌,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。
重要營養#7 玻尿酸
玻尿酸是人體中自然存在的成分,主要分布於關節滑液與結締組織中,具有良好的潤滑與保水特性。隨著年齡增長,體內玻尿酸含量會逐漸減少,進而影響關節靈活性與舒適度。適量補充玻尿酸,有助於維持關節的潤滑環境,減少日常活動的不適,對於熟齡族群而言,是支撐行動力的重要營養素之一。
重要營養#8 葉黃素
60歲以上族群常會出現看東西吃力、怕光或眼部不適等情形,這些狀況有時與葉黃素的攝取量有關!葉黃素廣泛存在於多種蔬果中,建議銀髮族在日常飲食中多加留意葉黃素的攝取,必要時也可搭配保健品作為輔助。
重要營養#9 膠原蛋白
膠原蛋白是身體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蛋白質,廣泛存在於關節等部位的軟組織中。隨著年齡增長,膠原蛋白合成速度逐漸下降,建議熟齡族可從天然食材如魚皮、豬皮、雞腳中獲得,但建議選擇低脂來源,避免攝取過多動物性脂肪。
60歲以上保健食品推薦:掌握3大挑選原則
了解了熟齡族需要特別補充的9種關鍵營養後,下一步就是選擇適合的保健食品。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,60歲以上保健食品推薦該怎麼挑選呢?以下整理3大挑選原則與4個常見疑問,幫助您安心挑選、正確補充,為日常健康打下穩固基礎。
挑選原則#1 成分標示清楚、劑量透明
挑選任何營養補充品時,建議避開標示不清或誇大效果的產品。有些產品雖強調成分多元豐富,但實際有效含量偏低,或未清楚標示建議攝取量,容易讓消費者難以判斷是否補充足夠。選擇成分標示完整、資訊透明的產品,才能更安心地補充每日所需營養!
挑選原則#2 產品通過檢驗與安全認證
為了吃得安心、補得放心,建議優先選擇通過國內外公正驗證的保健食品。以下整理幾項常見且具代表性的食品安全認證,協助您快速判斷產品是否值得信賴:
- SNQ國家品質標章:SNQ認證(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)強調產品與服務的「安全與品質」。認證對象涵蓋醫療照護與生技保健產品,需通過原料、製程、實驗數據、第三方檢驗與市場調查等多重評估,確保產品符合高品質與高信賴標準。
- ISO 22000:ISO22000是一套國際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標準,結合ISO9001的品質管理與HACCP的風險控管,可全方位提升食品供應鏈的安全與品質,廣泛適用於各類食品業者。
- HACCP:HACCP則是國際公認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統,透過風險分析與關鍵管控點,嚴格管理從原料到運送的每個製程環節,有效預防食品安全問題發生。
- GMP(優良製造規範):食品GMP認證(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)採自願性驗證制度,強調食品業者自主落實生產管理與衛生安全,確保製程符合標準。該制度源自美國,1989年引進台灣,至今已成為食品品質管理的重要指標。
挑選原則#3 配方是否符合個人需求與飲食限制
每個人的體質與健康狀況不同,選購保健食品時也應因人而異。若您為素食者,建議確認產品是否為植物性來源配方;若有慢性疾病或特殊體質,則應避開可能干擾藥物作用的成分,並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意見,才能補得安心又有效!
保健食品4大常見QA解答
Q1:保健食品攝取每日不應超過4種?
保健食品的種類並沒有絕對的上限,而是應該依個人需求與健康狀況來評估!如果經醫師或藥師確認有補充的必要,並在劑量與搭配上正確規劃,就算超過4種也是沒有問題的。不過,為了避免成分重複或影響藥物作用,建議在開始服用新的保健食品前,攜帶目前正在服用的藥品與保健品,諮詢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,才能吃得更安心。
Q2:保健食品要飯前還是飯後吃比較好?
保健食品什麼時候吃效果最好?其實要根據不同成分的特性來安排時間,才能有助於吸收與發揮產品本身的保健價值。以下將補充時間分為空腹、飯後與睡前三大類,幫助您更輕鬆掌握服用時機!
-
空腹吃效果好的保健食品:
像是益生菌、膠原蛋白、白腎豆、苦瓜胜肽、甲殼素等,通常建議在餐前約30分鐘食用,有助於讓身體更順利吸收,發揮其應有的輔助作用。
-
建議飯後吃的保健食品:
如魚油、葉黃素、維生素A/D/E/K、鐵、維生素B群,皆屬於脂溶性營養素或不適合空腹補充的成分,建議餐後30分鐘內食用,可協助提升吸收率並減少不適。
-
適合睡前吃的保健食品:
像是鈣、鎂、GABA等成分,具有幫助入睡的作用,建議睡前30分鐘內補充,有助於放鬆日常緊繃的情緒。
Q3:吃保健食品可以不用吃正餐?
保健食品的角色是補充營養與協助維持日常健康,並無法取代均衡飲食。建議仍以多元、多樣化的飲食為基礎,並搭配規律作息與良好生活習慣,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!
Q4:保健食品可以治療或預防疾病?
不可以。依據台灣法律,保健食品不得宣稱具有治療或預防疾病的功效,市售的保健食品,即使通過「健康食品」小綠人標章認證,也僅能訴求特定的「保健功效」。如果身體已有疾病狀況,應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,而非依賴保健食品來處理。
補對營養還不夠,這7個生活習慣才是真正關鍵!
相信您現在已經掌握60歲以上保健食品推薦營養素與挑選原則了,但光靠補充營養還不夠,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維持長期健康的關鍵!以下將從7個日常生活習慣切入,協助您從日常改變開始,為身體打下穩健的基礎。
生活習慣#1 控制體重:避免增加下肢負擔
過重會讓膝蓋、髖關節、腳踝等下肢關節承受更大的壓力,導致關節磨損加劇,增加退化風險!建議透過清淡飲食控制熱量攝取,搭配日常散步或低強度運動,將BMI維持在理想範圍。
生活習慣#2 正確搬重物與取物姿勢:使用大關節發力、避免彎腰
膝蓋與下背疼痛其實常常來自日常取物動作不當。搬重物時建議採蹲姿、用大腿肌群發力,並避免直接彎腰使用腰部出力,才能減少脊椎與膝關節的壓力。
生活習慣#3 避免久坐不動:建議每30分鐘起身活動
長時間久坐會讓血液循環變慢,容易導致關節僵硬。無論是在家休息、看電視,或是在辦公室工作,只要坐超過30分鐘,就建議起身走動、伸展四肢。
生活習慣#4 注意姿勢與椅子高度:使用適當高度的椅子減壓
不合身高的椅子容易造成姿勢不良,進而讓腰椎與膝蓋承受過多壓力。建議讓雙腳能平貼地面、膝蓋呈90度角,同時養成坐正不駝背的習慣,有助維持良好體態與減少身體負擔。
生活習慣#5 保持膝蓋溫暖:冷氣房或冬季應加強保護
熟齡族群的血液循環本身就較差,若長時間處於冷氣房或低溫環境,容易導致關節僵硬、痠痛加劇。建議平時可穿長褲、使用護膝,或睡覺時鋪毛毯保暖膝蓋,降低受寒造成的不適。
生活習慣#6 避免壓迫姿勢:減少蹲、跪、盤腿坐等行為
蹲著、跪地或盤腿久坐這些姿勢,會讓膝關節長時間處於彎曲狀態,可能加速磨損、引發疼痛。建議減少這類姿勢的頻率與持續時間,必要時可使用椅凳或靠墊協助分擔壓力。
生活習慣#7 維持運動習慣:透過快走、伸展、肌力訓練等輕量運動,幫助保持活動穩定度
適度的運動不僅能活絡筋骨,還能增進關節靈活度與肌肉力量。建議可從快走、伸展、肌力訓練、瑜伽等溫和運動開始,每週安排3~5次,每次30分鐘,讓身體保持活動,減少退化風險。
60歲以上保健食品推薦:靈活行動支持的伸筋草
對於60歲以上族群而言,維持日常靈活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!若發現起床時身體卡卡或行動力逐漸衰退,不妨從日常營養管理著手調整。
伸筋草以植物來源配方為基礎,嚴選伸筋草、玻尿酸、山竹果、芥藍菜及酵母維生素D等五大營養元素,幫助您輕鬆補充每日所需,無添加西藥與糖分,素食者也能安心選擇。每天兩錠,輕鬆維持靈活行動力。
想維持年長後的自在行動與生活品質,從現在開始保養還不嫌晚。立即了解適合自己的保健方案,讓行動力不再被年齡限制!
推薦閱讀
行動力保健食品怎麼選?想維持靈活要先吃對成分!
蹲下去站不起來怎麼辦?揭曉5大原因,該吃什麼、看哪科一次搞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