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4節氣養生】立冬節氣:養筋健腎抗寒氣,舒暢氣血過好冬
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,也是24節氣中最重要的八個節氣之一。台灣地理位置在立冬這天不一定會寒冷,有時候甚至是暖陽氣溫, 因此立冬也有「農曆十月小陽春」之稱。順應自然界的四季規律秋收冬藏,入冬之後應將陽氣藏於體內養精蓄銳,動物也準備冬眠、農作進入休耕,是萬物為來年春季準備的時刻。
勿過度進補 加重負擔
俗諺話說「立冬補冬,補嘴空」,習俗在立冬這天要進補來抵禦冬天的寒氣。現代生活的營養大多足夠甚至營養過剩,過多的進補反而造成腎臟負擔、上火嘴破、口乾舌燥、長痘痘、失眠。真的想喝點補湯可以多加白蘿蔔、大白菜、菇類來平衡藥膳的燥性喔!
入冬養生 補腎養筋
冬天之氣對應腎臟,腎臟掌管泌尿、生殖、骨骼、代謝系統,依據中醫觀點腎臟是五臟中的最大系統。腎氣虛弱不足表徵有腰酸、筋骨僵硬、頻繁夜尿、白髮多、疲勞倦怠、牙齒鬆動、耳鳴,趁冬季最適合養腎,養筋促進氣血暢通。
黑色入腎 溫和舒展筋骨
腎在五色裡對應黑色,中醫觀點紫色也屬於黑色範疇,許多黑紫色的食物對腎都有助益,例如:黑豆、紫米、黑芝麻、栗子、核桃、腰果,都能入腎經補氣血。冬季也是關節炎和舊疾傷處的好發期,多做舒展筋骨的緩和運動來改善,像是快走、瑜珈、伸展拉筋操,也適合每日泡腳促進末梢循環。
人體是一個小宇宙,在五臟間相互滋生與制約,透過四季與節氣的不同來調整飲食起居,維持身心處於平衡的狀態,不僅能預防疾病更穩固良好的健康根基,讓每一天都充滿活力朝氣,用身心平衡來定義生活的美好!
本文僅提供參考,若有疾病發生,應請合格醫師診治,或與醫師討論聽取醫師指示使用。
推薦閱讀: